Watcher(事件监听器),是Zookeeper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。Zookeeper允许用户在指定节点上注册一些Watcher,并且在一些特定事件触发的时候,ZooKeeper服务端会将事件通知到感兴趣的客户端上去,该机制是Zookeeper实现分布式协调服务的重要特性。
客户端注册 Watcher
以 getData() 为例:
封装 Watcher
1 | public byte[] getData(final String path, Watcher watcher, Stat stat) |
1 | public ReplyHeader submitRequest(RequestHeader h, Record request, |
queuePacket() 方法会将 Packet 添加到发送队列中,随后 Zookeeper 客户端就会发送这个请求并等待返回。
由客户端 SendThread 线程的 readResponse 方法接收响应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private void finishPacket(Packet p) {
if (p.watchRegistration != null) {
// 取出 Watcher 并注册到 ZKWatchManager 的 dataWatches
p.watchRegistration.register(p.replyHeader.getErr());
}
if (p.cb == null) {
synchronized (p) {
p.finished = true;
p.notifyAll();
}
} else {
p.finished = true;
eventThread.queuePacket(p);
}
}
public void register(int rc) {
if (shouldAddWatch(rc)) {
// return watchManager.dataWatches;
Map<String, Set<Watcher>> watches = getWatches(rc);
synchronized(watches) {
Set<Watcher> watchers = watches.get(clientPath);
if (watchers == null) {
watchers = new HashSet<Watcher>();
watches.put(clientPath, watchers);
}
watchers.add(watcher);
}
}
}
ZKWatchManager 的 dataWatches 是一个 Map<String, Set
传输对象
有一个问题:如果每次请求都带着 Watcher 对象传输,那么服务端肯定会出现内存紧张或者其他性能问题。Zookeeper 怎么做的呢?
上面提到把 WatchRegistration 封装到 Packet 对象中去,但是底层实际的网络传输序列化过程中,并没有将 WatchRegistration 对象完全的序列化到
底层字节数组中。为了证实这点,可以看下 Packet 内部的序列化过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public void createBB() {
try {
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=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();
BinaryOutputArchive boa = BinaryOutputArchive.getArchive(baos);
boa.writeInt(-1, "len"); // We'll fill this in later
if (requestHeader != null) {
requestHeader.serialize(boa, "header");
}
if (request instanceof ConnectRequest) {
request.serialize(boa, "connect");
// append "am-I-allowed-to-be-readonly" flag
boa.writeBool(readOnly, "readOnly");
} else if (request != null) {
request.serialize(boa, "request");
}
baos.close();
this.bb = ByteBuffer.wrap(baos.toByteArray());
this.bb.putInt(this.bb.capacity() - 4);
this.bb.rewind();
} catch (IOException e) {
LOG.warn("Ignoring unexpected exception", e);
}
}
可以看到只会将 requestHeader 和 readOnly/request 两个属性进行序列化,而 WatchRegistration 并没有序列化到底层字节数组中。
总结
- 标记 request,封装 Watcher 成 WatchRegistration 对象。
- 封装 Packet 对象,Packet 可以看成最小的通信协议单元,任何需要传输的对象都需要封装成 Packet。
- 发送 request,但是并没有传输 Watcher。
- 接收响应,从 Packet 中取出 Watcher 并注册到 ZKWatchManager 的 Map<String, Set
> 中。
服务端处理 Watcher
上面说到客户端并没有将 Watcher 传递到服务端,那么服务端怎么进行处理的呢?
ServerCnxn 存储
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,会在 FinalRequestProcessor 的 processRequest 方法中进行是否需要注册 Watcher 的判断,代码片段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case OpCode.getData: {
lastOp = "GETD";
GetDataRequest getDataRequest = new GetDataRequest();
ByteBufferInputStream.byteBuffer2Record(request.request,
getDataRequest);
DataNode n = zks.getZKDatabase().getNode(getDataRequest.getPath());
if (n == null) {
throw new KeeperException.NoNodeException();
}
PrepRequestProcessor.checkACL(zks, zks.getZKDatabase().aclForNode(n),
ZooDefs.Perms.READ,
request.authInfo);
Stat stat = new Stat();
// 获取数据,根据 getDataRequest.getWatch() 来判断是否需要注册 Watcher
// 需要的话传入 ServerCnxn 对象
byte b[] = zks.getZKDatabase().getData(getDataRequest.getPath(), stat,
getDataRequest.getWatch() ? cnxn : null);
rsp = new GetDataResponse(b, stat);
break;
}
ServerCnxn 是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连接接口,代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连接。
ServerCnxn 实现了 Watcher 接口,因此可以看成是一个 Watcher 对象。
上面 ZKDatabase.getData() 会调用 DataTree.getData() 方法,相关代码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/**
* 对应数据变更
*/
private final WatchManager dataWatches = new WatchManager();
/**
* 对应子节点变更
*/
private final WatchManager childWatches = new WatchManager();
public byte[] getData(String path, Stat stat, Watcher watcher)
throws KeeperException.NoNodeException {
// 根据路径获取节点
DataNode n = nodes.get(path);
if (n == null) {
throw new KeeperException.NoNodeException();
}
synchronized (n) {
n.copyStat(stat);
if (watcher != null) {
// 保存 path 和 watcher 到 WatchManager
dataWatches.addWatch(path, watcher);
}
return n.data;
}
}
WatchManager 是服务端 Watcher 的管理者,内部用 watchTable 和 watch2Paths
从两个维度来管理 Watcher,其相关代码如下:
1 | private final HashMap<String, HashSet<Watcher>> watchTable = |
同时 WatchManager 还负责 Watcher 事件的触发,并移除已经被触发的 Watcher,可见 Zookeeper 的事件监听是一次性的。
这里的 WatchManager 是一个统称,在服务端,DataTree 中会托管两个 WatchManager:dataWatches 和 childWatches,分别对应数据变更 Watcher 和子节点变更 Watcher。这里因为是 getData() 方法,所以会保存到 dataWatches 中。
Watcher 触发
NodeDataChanged 事件的触发条件是 “Watcher 监听的对应数据节点的数据内容发生变更”,也就是 DataTree#setData() 方法,代码如下:
1 | public Stat setData(String path, byte data[], int version, long zxid, |
在对指定的数据节点更新后,通过调用 WatchManager 的 triggerWatch 方法来触发相关的事件:
1 | public Set<Watcher> triggerWatch(String path, EventType type) { |
这里的 w 是之前存储的 ServerCnxn,其 process 方法如下:
1 | synchronized public void process(WatchedEvent event) { |
- 在请求头中标记 ”-1“,表明当前是一个通知。
- 将 WatchedEvent 包装成 WatcherEvent,以便进行网络传输序列化。
- 向客户端发送通知。
可见 process 本质上并不是处理客户端 Watcher 真正的业务逻辑,而是借助当前客户端连接的 ServerCnxn 对象来实现对客户端的 WatchedEvent 传递,真正的客户端 Watcher 回调与业务逻辑执行都是在客户端。
总结
无论是 dataWatchers 还是 clildWatchers,事件触发逻辑都是一样的,基本步骤如下:
封装 WatchedEvent
首先将通知状态(KeeperState)、事件类型(EventType)以及节点路径(Path)封装成一个WatchedEvent 对象。
查询 Watcher
根据节点路径从 watchTable 中取出 Watcher,并从 watchTable 和 watch2Paths 中移除该 Watcher,说明 Watcher 在服务端是一次性的,触发一次就失效了。
调用 process 方法来触发 Watcher
process 本质上并不是处理客户端 Watcher 真正的业务逻辑,而是借助当前客户端连接的 ServerCnxn 对象来实现对客户端的 WatchedEvent 传递,真正的客户端 Watcher 回调与业务逻辑执行都是在客户端。
客户端回调 Watcher
SendThread 接收事件通知
对于一个来自服务端的响应,客户端都是由 SendThread.readResponse() 方法来统一进行处理的。如果响应头 replyHdr 中标识了 XID 为 -1,表明这是一个通知类型的响应。代码片段如下:
1 | if (replyHdr.getXid() == -1) { |
处理逻辑大致如下:
反序列化
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,首先会将字节流转换成 WatcherEvent 对象。
处理 chrootPath
如果客户端设置了 chrootPath 属性,那么对于服务端传过来的节点路径进行 chrootPath 处理,生成客户端的一个相对节点路径。例如 chrootPath 为 /app1,那么针对服务端传递的 /app1/locks,经过 chrootPath 处理,就会变成一个相对路径 :/locks。
还原 WatchedEvent
将 WatcherEvent 对象还原成 WatchedEvent 对象。
回调 Watcher。
最后将 WatchedEvent 对象交给一个 EventThread 线程,在下一个轮询周期中进行 Watcher 回调。
EventThread 处理事件通知
EventThread 线程是 Zookeeper 客户端中专门用来处理服务端通知事件的核心,上面说到 SendThread 接收到服务端的通知事件后,会通过 EventThread.queueEvent() 方法将事件传递给 EventThread 线程,其逻辑如下:
1 | public void queueEvent(WatchedEvent event) { |
首先会根据该通知事件,从 ZKWatcherManager 中取出所有相关的 Watcher:
1 | public Set<Watcher> materialize(Watcher.Event.KeeperState state, |
客户端根据 EventType 会从相应的 Watcher 存储(即 dataWatchers、existWatchers 或 childWatchers 中的一个或多个,本例中就是从 dataWatchers 和 existWatchers 两个存储中获取)中去除对应的 Watcher。同样表明 Watcher 是一次性的。
获取到相关的 Watcher 后,会将其放入到 waitingEvents 这个队列中去。waitingEvents 是一个待处理 Watcher 的队列,EventThread 的 run 方法会不断对该队列进行处理:
1 | public void run() { |
可以看到 EventThread 线程每次都会从 waitingEvents 队列中取出一个 Watcher,并进行串行同步处理。processEvent 方法中的这个的 Watcher 才是之前客户端真正注册的 Watcher,调用其 process 方法就可以实现 Watcher 的回调了。
事件监听流程总结
- 客户端封装 Watcher,封装传输对象 Packet 后发送请求。
- 客户端 SendThread 线程接受响应,由 ZKWatchManager 的 dataWatches 进行 Watcher 管理。
- 服务端对应的 Watcher 对象是 ServerCnxn,它代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连接。
- WatchManager 是服务端 Watcher 的管理者,内部用 watchTable 和 watch2Paths
从两个维度来管理 Watcher。 - Watcher 触发时,服务端并不真正执行监听逻辑。而是借助当前客户端连接的 ServerCnxn 对象来实现对客户端的 WatchedEvent 传递,真正的客户端 Watcher 回调与业务逻辑执行都是在客户端。
- 客户端 SendThread 接收事件通知,在一些处理后将 WatchedEvent 对象交给一个 EventThread 线程。
- EventThread 线程是 Zookeeper 客户端中专门用来处理服务端通知事件的核心,首先根据该通知事件,从 ZKWatcherManager 中取出所有相关的 Watcher。
- 客户端根据 EventType 会从相应的 Watcher 存储(即 dataWatchers、existWatchers 或 childWatchers 中的一个或多个)中去除对应的 Watcher。
- 获取到相关的 Watcher 后,会将其放入到 waitingEvents 这个队列中去。waitingEvents 是一个待处理 Watcher 的队列。
- EventThread 线程每次都会从 waitingEvents 队列中取出一个 Watcher,并进行串行同步处理。processEvent 方法中的这个的 Watcher 才是之前客户端真正注册的 Watcher,调用其 process 方法就可以实现 Watcher 的回调了。
Watcher 特性总结
一次性
无论客户端还是服务端,一旦一个 Watcher 被触发,Zookeeper 都会从相应的存储中移除该 Watcher。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减轻了服务端的压力。
客户端串行执行
客户端 Watcher 回调是一个串行同步的过程,这为我们保证了顺序。
轻量
WatchedEvent 是 Zookeeper 整个 Watcher 通知机制的最小通知单元,这个数据结构只包含三个部分:通知状态、事件类型和节点路径。也就是说,Watcher 通知非常简单,只会告诉客户端发生了事件,而不会说明事件的具体内容。例如 NodeDataChanged 事件只会通知客户端节点数据发生了变更,而对于原始数据和变更后的数据都无法从通知中获取,而是需要客户端主动重新去获取数据。
另外客户端注册 Watcher 的时候,并不会把客户端真实的 Watcher 对象传递到服务端,仅仅只是在客户端请求中用 boolean 类型属性标记,同时客户端也仅仅保存了当前连接的 ServerCnxn 对象。
如此轻量的 Watcher 机制设计,在网络开销和服务端内存开销上都是非常廉价的。